林诒书自京师至携登扫叶楼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看遍西山红叶来,江南霜气静楼台。
闲驱疲马寻钟起,晴拂群鹰倚槛才。
堞影参差浮积水,车音迤逦荡长雷。
寒围高竹茶瓯洁,残客犹邀万壑陪。

猜您喜欢

  • 1.《陈尊宿赞宋朝·释德洪云门临济,一龙一夔。嗣存参运,皆公使之。丛林米岭,众不满百。佥一典客,觉有难色。即袖手去,古寺閒房。织屦养母,自含其光。钦其遗风,秋满须发。唯不少贬,是真宏法。
  • 2.《静安八咏(录六首)·其五·芦子渡元朝·韩璧明月满汀雪,西风两岸秋。棹歌江上发,思与老禅游。
  • 3.《过羊二桥明朝·李胜原突兀此溪亭,伊谁博济心。野禽时送语,绿树昼交阴。流水有深浅,青山无古今。我来成小憩,秋气净烦襟。
  • 4.《挽池仁卿明朝·李辕皓首厖眉九十春,乡中耆旧已无人。玉杯献寿谁同甲,丹旐伤心岁在辰。商谷此时难觅绮,汉廷何处更迎申。家声喜有贤孙继,听我哀思泪满巾。
  • 5.《题顾茂伦雪滩钓叟图二首·其一清朝·王士祯垂虹秋色东南好,雨笠烟蓑送此生。今日三高祠下过,唯君不愧隐人名。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