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臧岁前自里居还饷以南丰橘顷于役姑苏复写·文书引睡那关渠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文书引睡那关渠,山尾溪头枕簟如。
邓尉寻梅魂路断,墙根自抚不村樗。

赏析/鉴赏

原题:伯臧岁前自里居还饷以南丰橘顷于役姑苏复写寄见怀之作偶占酬之

猜您喜欢

  • 1.《送王都事度海入京·其二元朝·吴当便宜曾奉诏,受节大明宫。列郡旌旗合,三关道路通。誓师亲督战,破贼不论功。率土王臣在,何人高谊同。
  • 2.《次韵无宋朝·释契嵩载命还高让,知君所趣深。青山当隐处,白发欲栖心。更俟逢梅雨,何妨过虎林。潺湲合涧水,六月足清音。
  • 3.《和冯检斋方伯赐诗·其一明朝·朱浙澜水壶山已隔生,何期使节重行行。直从当宁分忧顾,终与斯民致太平。茅屋惠来今雨候,德仪端拜古风清。明公事业须钟鼎,沮溺都忘世上情。
  • 4.《阆中感兴四首·其一清朝·王士祯行役忽永久,衣裳白露凄。秋风吹剑外,客鬓老巴西。萤火飞还没,寒螀咽复啼。不堪蜀道雨,山雾昼常迷。
  • 5.《送葛太史凤池封秦明朝·沈自邠清时几岁直銮坡,百二崤函拥传过。定有使星催客蚤,已占真气入关多。小戎旧俗人如玉,大国新盟带是河。斗酒花前携手别,金茎东望莫蹉跎。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