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寄命湖船带梦游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寄命湖船带梦游,又依海客恋残秋。
楹书壁挂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楼。
映照须眉能玩世,支离皮骨故工愁。
持杯各在飞鸿侧,咽入天风与唱愁。

赏析/鉴赏

原题: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纪事依韵奉酬

猜您喜欢

  • 1.《初夏宋朝·真山民一叶薰风带暑回,雨添浓翠暗庭槐。不随春去莺犹在,好竞时妆榴又开。剪尺旋栽新白苧,杯盘聊荐旧青梅。箧中敝扇投閒久,依旧团团入手来。
  • 2.《沙汀鸿渐宋朝·郑敦义远从北塞度南荒,风紧横斜落几行。晓立讶天平积雪,夜栖倩月影清霜。慵随孤凤鸣丹峤,耻逐群鸦噪绿杨。莫厌生涯居此地,水多菰米即潇湘。
  • 3.《洛水怀古明朝·叶封托怨灵妃赋《感甄》,多情玉枕暗伤神。莫嫌泣豆相煎急,蚤与君王作路人。
  • 4.《送黄士明宫谕典试留都明朝·李孙宸抡才几借宫僚重,丰镐原称旧帝都。永夜星文开万里,诸生桃李遍三吴。扬帆淮水涛声壮,访古钟山剑气孤。最是主恩勤侧席,讲筵清切待追趋。
  • 5.《挽胡休复庶常八章·其四明朝·沈守正流言不可信,三至犹疑之。啧啧似巳真,镇情强自持。一开尚宝书,泪出如漏卮。少别昔寤叹,奈何长相思。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