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去岁避兵沪上常聚为诗钟之戏次韵寄倦知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亡命迭为文酒会,飞笺截句列长筵。
坐干涕泪娱酣战,归狎烟波又换年。
湖海相望聊示疾,梦魂不灭与攀天。
飘山坠叶穿疮雁,星底谁窥访衲船。

赏析/鉴赏

原题:忆去岁避兵沪上常聚为钟之戏次韵寄倦知同年

猜您喜欢

  • 1.《秋浦歌·醉上山公马唐朝·李白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 2.《立春唐朝·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 3.《苦雨四首·其二明朝·王渐逵延伫南屏侧,盼睐清溪路。雨过新潦生,水深不可渡。怅望萝山岑,漭沆谁能到。忽忆岩下芝,萌折已滋茂。梁甫兴啸吟,槃涧成寤寐。多谢唐仙翁,无为阻吾驾。。
  • 4.《病中宋朝·刘跂病如漳浦卧,一腹果然浮。不著三升饭,能容万斛愁。水声回别浦,山影到中流。遣兴须凭酒,殷勤为汝留。
  • 5.《题静照堂宋朝·顾临踏暑夏日长,履霜冬日短。乞诗贲新堂,经年不辞缓。虚室莓苔青,客衣尘土满。自矜非俗求,容色长衎衎。盈箧宝珠玑,东归春正暖。静照名已传,主人宜亦反。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