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翁游白下三宿返沪次和共留别之作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瓮虀了我青溪曲,魂梦层层寇盗侵。
乍得老成推倚伏,尽收寒饿杂呻吟。
荒城开合悲笳语,奇服低垂恶木阴。
一喙从公探四印,移情海上接听琴。

猜您喜欢

  • 1.《送麹十少府唐朝·李白试发清秋兴,因为吴会吟。碧云敛海色,流水折江心。我有延陵剑,君无陆贾金。艰难此为别,惆怅一何深。
  • 2.《归雁二首唐朝·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塞北春阴暮,...
  • 3.《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唐朝·高适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 4.《南华十咏·其五明朝·王渐逵远从天竺溯源芳,万古曹溪脉更长。草木已知津润合,至今山茗亦凝香。
  • 5.《送钱仲宜入陜元朝·刘绍仗剑事西游,鸡鸣度函谷。黄河骇奔浪,三华时在目。云霞烂仙掌,旭日照高陆。停策望咸阳,平芜际天绿。悲凉过秦赋,惆怅清渭曲。百二壮山河,兴亡成转烛。我歌叹行迈,秋气...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