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寄示重九海楼宴集之作适是夕饮仁先湖上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动摇海色危楼上,隔岁听潮惜此筵。
故老依然夸胜会,哀歌欲绝是何年。
花光肯照鱼龙窟,野哭应连雁骛天。
剩造湖居酌醇酝,峰前醉放月中船。

赏析/鉴赏

原题:庸庵寄示重九海楼宴集之作适是夕饮仁先湖上宅放舟泛而归次其韵答之

猜您喜欢

  • 1.《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宋朝·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2.《读西京杂记十三首次渊明读山海经韵·其九宋朝·李彭惠庄长安儒,驰骋盘珠走。廉蔺茧栗犊,五鹿不当负。拊心困剧谈,此中固多有。口舌何足争,虚名千载后。
  • 3.《煞尾明朝·叶宪祖小旦:谢得恁开笼放鹤多情分。兀自个指点桃源好避秦。讨得逍遥自在身。过却清幽几度春。仙女双成可等伦。玉阙丹台煞亲近。直待朝元驾彩云。方信道欲海无边亏咱去得紧。
  • 4.《月夜舟中作·其二明朝·伍瑞隆一片清秋月,江心万里看。冰壶浸天地,清绝不知寒。拂剑星垂酒,听歌露湿冠。故人今夜意,乘兴未应难。
  • 5.《玉井·其一清朝·王又旦万桧翳深景,夕日风飕飗。茫茫石涧外,颢气谁挽收。莲花不复见,一水入云流。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