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既望过初堂同徕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桥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手挽溪风满草堂,喜逢小舸系篱旁。
寻源波底出山影,乱眼鸦群翻夕阳。
苍翠穿桥灵境换,星辰垂野断魂凉。
偷闲遗世无人觉,微起钟声认道场。

赏析/鉴赏

原题:四既望过初堂同徕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桥而返

猜您喜欢

  • 1.《题阙宋朝·柳姓女鬼生为木卯人,死作幽独鬼。泉门长夜开,衾帏待君至。
  • 2.《秋入宋朝·严粲秋入蘋风白浪生,痴云未放楚天晴。青山湖水知何处,中有斜阳一段明。
  • 3.《客夜元朝·缪仲林城头灯影寒,鸦阵声悲咽。东归一叶舟,夜泊松江雪。
  • 4.《哭长清李处士明朝·余洵先生德学巳经年,此日人传地下仙。细草春风虚讲席,孤灯夜雨罢吟毡。门传通德推前辈,家有藏书启后贤。惆怅诸生齐洒泪,太玄坟舍在寒烟。
  • 5.《为王阳史司丞赋得玉女潭诗七首·其四·梅竹隩明朝·沈鍊郁伊北山阿,云木自披朗。映日文弥昭,因风气逾爽。芳馨潜金罍,重阴幕朱幌。鼎实方藉兹,佩玉悬和响。天桃徒艳阳,文杏那能彷。比德取平观,会心成独往。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