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既望过初堂同徕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桥而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手挽溪风满草堂,喜逢小舸系篱旁。
寻源波底出山影,乱眼鸦群翻夕阳。
苍翠穿桥灵境换,星辰垂野断魂凉。
偷闲遗世无人觉,微起钟声认道场。

赏析/鉴赏

原题:四既望过初堂同徕之移舸溯青溪抵太平桥而返

猜您喜欢

  • 1.《百岁篇·其五·丈夫十首唐朝·敦煌曲子五十强谋几事成。一身何足料前程。红颜已向愁中改,白发那堪镜里生。
  • 2.《上雷御史元朝·李两山台上栖乌鹯晓寒,朱帘云静楚天宽。星芒摇动龙阿剑,霜气横陈豸角冠。苦透柏心风力劲,清临梅影雪痕乾。浑源闻有传家谱,夜露心香借易看。
  • 3.《登幼山宋朝·罗畸殿角才馀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影移隐隐烟霞里,身在亭亭日月边。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颠。
  • 4.《尾声元朝·贾仲名锦片前程今美满。舞菱花一对青鸾。早不入凤台閒玉管。
  • 5.《秦中凯歌十二首·其九清朝·王士祯三军解甲隗嚣宫,百丈磨崖待勒功。欲纪元和天子圣,更携参佐上崆峒。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