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韵再答伯夔

朝代:清朝|作者:陈三立|
看截堆盘酒泻盆,万花围客啸歌存。
荒区移植开三径,冷月携魂并一痕。
夜气自肥虫语静,烟光初漏鹊栖尊。
何当蹑屦从诸老,世外餐英卧石根。

猜您喜欢

  • 1.《石壕吏唐朝·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
  • 2.《宿建德江唐朝·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3.《新嫁娘词唐朝·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4.《重居夜坐怀苏伯达昆仲宋朝·释道潜狂风吹林声怒号,隔垣汹汹如秋涛。夜阑稍觉群动息,星斗挂檐霜月高。东邻书生勤且劳,粲然文采真凤毛。遥想下帷应未寝,短檠相对课离骚。
  • 5.《沙门破二见宋朝·释怀深咄咄愚痴子,云何不自观。鞭尸真倒置,礼骨自欺瞒。善恶由心造,佛魔著眼看。蹈翻烦恼海,生死不相干。
陈三立(1853年10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