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朝代:唐朝|作者:法照|
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猜您喜欢

  • 1.《拟古·其三唐朝·李白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後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 2.《十二时·其一·求宦四首唐朝·敦煌曲子黄昏戌。官职比来从此出。文章争不多勤学。有志勿令生愧悔。
  • 3.《明溪宋朝·释显万夏木藏崖坞,晴沙抱柳溪。茅茨村远近,陇亩路东西。野老连樯语,山禽隔竹啼。此中风物美,吾欲卜幽栖。
  • 4.《盘石寺中堂清朝·廖厚初盘谷树菩提,惟愿人皆修善果;石潭通宝筏,岂徒我获渡迷津?
  • 5.《暮春过汤伯蕃村居明朝·李寄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看君松下閒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
法照的诗词曲代表作

法照(747~821),俗姓张,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唐代兴势县大傥里释子人(今洋县洋州镇孤魂庙村)。少时舍家为僧,游庐山衡山。大历二年(767),在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峰寺,师从承远长老。大历四年(769),于衡州湖东寺起五会念佛道场,作五会念佛法事,念佛,修净土法门。大历五年四五日,到五台山(今山西五台县境),参修佛法,修习念佛三昧。十二月初,入华严寺念佛道场。其后,在五台山建大圣林寺,供奉文殊、普贤菩萨。大历十二年(777)以后,法照回洋县故里,在念佛岩庵居泉饮,日专念阿弥陀佛。久之,闻于长安,唐代宗李豫以礼迎宫中,赐号“供奉大德念佛和尚”、“五会念佛法事般若道场主国师”,居长安章敬寺。唐德宗李适赞法照曰:“性入圆妙,得念正真,悟常罕测,诸佛了因。”公元821年在长安圆寂,后被谥为大悟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