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人不值·其二

朝代:明朝|作者:王恭|

山中寻旧侣,何事掩荆扉。树密藤花落,篱深菜草稀。

萧条人不见,寂寞鸟空归。叶上留名去,孤云与愿违。

猜您喜欢

  • 1.《山坡羊·道情元朝·宋方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 2.《晚出新亭南北朝·阴铿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 3.《水篣元朝·王祯瀑布中悬护土沙,飞流聚沫白生华。即看器用成天巧,积雪岩前走浪花。
  • 4.《楼生携酒过新庄田舍(一作林士元诗)元朝·薛同孙寂寞江村路,何烦命驾过。求羊忘地远,松竹到门多。野外常无酒,田间别有歌。洗杯深酌处,落日在沧波。
  • 5.《游圭峰二十首·其一·入峡望圭峰明朝·李之世群峰趋谷口,绾胜有危桥。望望玉台寺,钟声来碧霄。云迷天路迥,水接花源遥。况复高秋日,登临野思饶。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