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林汉孟赴召天京

朝代:明朝|作者:王恭|

七峰岩下旧逃名,何事輶轩赴上京。白首相逢萍梗别,青山谁共薜萝情。

疏烟野火丹阳骑,远树春风白下莺。想到都门知己在,南宫西掖有逢迎。

猜您喜欢

  • 1.《更漏子·钟鼓寒唐朝·韦庄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 2.《题羊裘轩诗宋朝·李正民世祖驰驱复汉家,故人高卧老烟霞。至今只说羊裘好,拜衮谁思邓仲华。
  • 3.《登喝水岩同郑文蔚赋(名炫少司马岳曾孙)明朝·佘翔看山何处结幽期,为道参差蓝笋移。地似支堤分鹫岭,水从阿耨卜龙池。经残白马谁传偈,石剩青莲好赋诗。一啸泠然风万壑,不知身世在须弥。
  • 4.《洞仙歌·七夕立秋清朝·王士禄明河此夜,隐隐微云掩。织女皇姑又相见。问千年嘉会,乌鹊填桥,谁怂恿、不遣灵期汗漫。楼中人叹绝,况值迎秋,一叶梧桐落阶畔。正念远伤离,那得闲心,拈素缕、鸳针双穿。...
  • 5.《和王献叔和雪诗谢其登楼之约兼志所感明朝·沈守正堆琼迭壁接雕栏,曾约重来语未寒。可惜酒人归太早,欲修往事兴先阑。空斋独对飘扬甚,快阁裁诗寂寞看。且待梅开披鹤氅,恐君为我费猪肝。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