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游道人书栖真图

朝代:明朝|作者:王恭|

尘外俱太古,尘内多浇漓。夜即吸沆瀣,晨将弄参差。

恬然不婴物,至道其无为。

猜您喜欢

  • 1.《拜年明朝·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 2.《鸳鸯湖棹歌·之二十五清朝·朱彝尊学绣女儿行水浔,遥看三塔小如针。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
  • 3.《贺新郎·题吴江宋朝·刘仙伦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
  • 4.《句·其二宋朝·洪朋盱母江头唤渡人,遥指麻源第三谷。
  • 5.《景福院宋朝·黄得礼娟娟竹影薄,决决溪流浅。风生秋意回,野塘天容远。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

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