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大尹还天台

朝代:明朝|作者:谢铎|

天台作县比神仙,好客仍兼郑老贤。桐柏宫中春载酒,石梁桥上夜忘眠。

别来最是尘埃苦,老去还于水石偏。此日送君重有感,不堪归思益茫然。

猜您喜欢

  • 1.《道祖访赵太宾旧居惜其荒毁慨然赋诗有怀贤念往之深意次韵宋朝·吕陶经济书成秘府收,依然蓬荜在岩丘。凄凉往事慵开卷,想像高风合倚楼。山色无言终日见,泉声有恨为谁留。怀贤访古閒中味,宜与诗人作胜游。
  • 2.《至乐斋宋朝·沈遘至人得至美,乃能游至乐。兹理难与言,纷纷徒尔学。五经陈纵横,夫岂非糟粕。吾方任常然,来者尚吾觉。
  • 3.《恭挽恩恤道四川崇庆州牧常老先生·其二清朝·方中选当年昔岭遇艰辛,慷慨捐生有几人。万古难磨忠义节,一心看得死生真。西民痛断碑前泪,北阙恩隆陇外身。最喜凤毛能继美,衣冠接武慰严亲。
  • 4.《盆菊吟明朝·李学一人皆爱桃李,桃李竞春葩。朝花暮流水,零落令人嗟。岂若盆中菊,幽香未有涯。奇英含晓露,劲节傲霜华。对此意独深,孤芳日转加。谁云三径远,即此是陶家。
  • 5.《许由瓢清朝·王吉武瓢挂树,一叶轻。风吹濩落夜有声,不若弃之梦亦清。天下非大瓢非细,身外之物总为累。
谢铎的诗词曲代表作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祖籍黄岩。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次年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谢铎72岁告老还乡。谢铎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