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挽和靖先生诗三首·其二宋朝·吕稽中四海尊师席,斯文特未衰。何其两楹梦,遽使哲人萎。阆水从容意,稽山疾病时。勤勤付斯道,矢死奉成规。
  • 2.《赠沈子颙宋朝·周孚趺坐寒窗堕夕阳,向时五鬼未销亡。方穿顾子犹名士,枉尺嗟吾亦漫郎。未暇共倾元亮酒,试来重谱蔚宗香。三生蠹简犹馀债,为语平生盛孝章。
  • 3.《肇庆披云楼联清朝·方浚师举头天外,高处不胜寒,看修雉骈罗,几叠云山开画本;倚槛风前,壮心殊未已,问元龙在否,千秋湖海共襟期。
  • 4.《悼亡明朝·李坚(贞夫)箧有遗衣皆触恨,窗残晓镜亦成悲。伤心最是无穷处,记得挑灯伴读时。
  • 5.《红衲袄明朝·李景云 崔时佩这汗衫和他一处宿。想着他体温存贴着他皮肉。贴:这裹肚何用。旦:常不离了他前后。紧守着他左右。贴:这瑶琴何用。旦:当初五言诗谨趁逐。后来七弦琴成配偶。贴:这玉簪呵...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