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台上年年掩翠蛾,台前高树夹漳河。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猜您喜欢

  • 1.《读陆放翁集·辜负胸中十万兵近现代·梁启超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 2.《游蒲涧梅花寺明朝·王渐逵梅花旧名刹,此日得相过。地僻翠萝合,山深寒更多。古碑还半蚀,丹灶已传讹。惟有菖蒲草,春来绿满阿。
  • 3.《句·其八宋朝·卢襄但数十家看鹤户,与两三只钓鱼船。
  • 4.《燕子岩清朝·牛焘细雨羊肠道,秋风燕子岩。滩声三峡壮,栈路五丁劖。瀑落云常湿,天低石欲嵌。遐荒多僻景,题句付青巉。
  • 5.《有感漫赋·其一明朝·沈光文蒿径难安仲蔚居,且同咄咄向空书。瞻天望切嗟无路,陟屺悲深悔绝裾。如鬼未堪讥谒者,寡亲只合赋归欤。飘摇风雨栖难定,岂是吾家乏敝庐。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