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边使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累年无的信,每夜望边城。袖掩千行泪,书封一尺金。

猜您喜欢

  • 1.《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宋朝·赵佶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 2.《题伯兄文明精舍·其一明朝·王弘诲图书东壁映文昌,展卷悠然欲坐忘。侧见晴峰挥彩笔,晓看初日吐扶桑。梦回池草春同丽,祝遍庭槐秋正苍。谁道子云甘寂寞,汉庭还拟献长杨。
  • 3.《次韵和酬宋朝·释惟晤战退睡魔重酌茗,再披文卷眩生花。喜逢长夜身虽健,勉和新诗兴未佳。风细猿声清似梵,月明杉影密如麻。腊寒灯炷飞蛾灭,何必殷勤护薄纱。
  • 4.《冬雨閒居·其四明朝·李之世冻盎花无韵,炽庐香不恬。已怜人意倦,况值雨情淹。洗竹安茶白,移泉问水签。客来唯有此,清供谅无嫌。
  • 5.《春日偕李克苍比部登鹤楼晚过武当宫漫兴八首·其七明朝·沈鈇朅来佳气满玄关①,赢得寻幽镇日闲②。路入藤萝侵老衲③,壶倾竹叶破愁颜④。谁将神斧开迢径⑤,更喜连镳重雪山⑥。读罢残碑还远眺,那知身世隔尘寰⑦。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