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棹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倚棹听邻笛,沾衣认酒垆。自缘悲巨室,谁复为穷途。
树解将军梦,城遗御史乌。直应齐始了,倾酌向寒芜。

猜您喜欢

  • 1.《紫骝马南北朝·张正见将军入大宛,善马出从戎。影绝乾河上,声流水窟中。似鹿犹依草,如龙欲向空。须还十万里,试为一追风。
  • 2.《里语唐朝·佚名当时妇弃夫,今日夫弃妇。若不逞丹青,空房应独守。
  • 3.《婉儿怨戏为敬承作八绝·其五明朝·余继登皎皎河汉侧,离离秋月影。扬辉出海峤,流光照金井。
  • 4.《餐菊明朝·李孙宸秋深严候早,百卉望霜零。挺此东篱花,灿灿抽芳荣。气为淩寒健,香以饮露清。开尊酬嘉宾,采采此日情。金光炫琥珀,芳馥沁心灵。昔闻甘谷水,饮者体能轻。亦有朱孺子,服之...
  • 5.《子夜秋歌·其四明朝·李孙宸既苦秋夜长,亦怯秋气凉。无人可解说,岂复厌啼螀。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