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已叹良时晚,仍悲别酒催。暖芳随日薄,轻片逐风回。
黛敛愁歌扇,妆残泣镜台。繁阴莫矜衒,终是共尘埃。

猜您喜欢

  • 1.《和孙季泉韵二首·其二明朝·王立道高轩贵戚里,良会小春时。逸兴频催酒,清谈各问诗。鹓鸾天外集,商羽曲中移。聚散兴馀慨,何年更此期。
  • 2.《与太平四面夜坐宋朝·释清远城中应接同摩诘,云外无心似老卢。月白风清深夜坐,出家全不费工夫。
  • 3.《初至苏州登虎邱元朝·汤公雨拟从阊阖种胡麻,虎阜山前好问家。何必中秋方待月,尽教经岁可看花。提筐渔妇誇鲜晚,招涉舟人闹日斜。且叩禅扉假眠息,沙弥延客已烹茶。
  • 4.《剔银灯明朝·叶宪祖行过路风景甚都。瞻望处琳宫瑶户。贴上见介:夫人。请瞻拜圣像。旦拜介:三清庙貌千灵护。愿皈依与人作福道姑。我问你观中。有。仙姝。西房姓鱼。须传说我专来叩庐。
  • 5.《寿周公瑕明朝·佘翔共羡周郎冰雪姿,早从丘壑傲明时。洛阳纸似三都贵,吴下裘仍五月披。栖凤有时多种竹,笼鹅到处擅临池。论文意气醇堪醉,顾曲风流调不移。芝自东山搴甪里,枣从南海乞安期。...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