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禅智寺见裴郎中题名寄韦瞻

朝代:唐朝|作者:罗隐|
野寺疏钟万木秋,偶寻题处认名侯。官离南郡应闲暇,
地胜东山想驻留。百醆浓醪成别梦,两行垂露浣羁愁。
心知只有韦公在,更对真踪话旧游。

猜您喜欢

  • 1.《奉送安行弟赴博罗守宋朝·沈辽博罗四十雪上须,前年将兵出高奴。直取金汤癿名帐,卷旗夜过乌波涂。黠羌仓惶不暇战,即时破荡禽作俘。橐驰牛马以万计,白米青盐归我储。朝廷下令趣军赏,丹砂书檄黄金书。...
  • 2.《游云门宋朝·释了元一阵若邪溪上雨,雨过荷花香满路。拖筇纵步入松门,寺在白云堆里住。老僧却笑寻茶具,旋汲寒泉煮玉乳。睡魔惊散毛骨清,坐看秦峰秋月午。月明山鸟乱相呼,松杉竹影半窗户。...
  • 3.《仙吕点绛唇元朝·曾瑞卿独守香闺。懒临阶砌。慵梳洗。湿透罗衣。总是愁人泪。
  • 4.《冬日杂兴四首·其一明朝·何瑭重衾不成寐,展转冬夜长。神疲一合眼,忽已升高堂。衣裳问燠寒,拜跪陈酒浆。梦觉鸡乱啼,渺然天一方。草芥视天下,感念焚中肠。却忆过庭训,儿当佐虞唐。
  • 5.《崇德中秋明朝·吴晋昼语儿泾上系轻舸,语儿泾前闻棹歌。客逢端正那堪别,月惜玲珑不肯多。沙觜一痕牵紫荇,浪花双叠走红螺。坐来幽瑟添无限,釂尽清尊可易酡。
罗隐的诗词曲代表作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