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四

朝代:宋朝|作者:沈约|

行苇之微犹勿践。宁惟血气无身剪。圣人之心微而显。

千里之应出言善。况遂豚鱼革前典。

猜您喜欢

  • 1.《宿江边阁唐朝·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2.《安德道中杏花盛开感而赋此明朝·王渐逵一从羁客落天涯,两见青春管物华。黄鸟相呼如唤友,杏花虽好不为家。平川渺渺际烟树,远戍悠悠隐暮笳。惟有萝峰旧时月,傍人深夜印晴沙。
  • 3.《途中作宋朝·彭汝砺清晨四句偈,午夜一炉香。有见即心境,无时非道场。华夷初一致,彼是两兼忘。
  • 4.《赋东城梅花示哲上人宋朝·綦崇礼一枝冷落为谁开,欲遣寒香入酒杯。铁石心肠犹解赋,芝兰风味合相陪。腊前颇讶疏疏见,春尽何妨得得来。十里东城不嫌远,待看山月照徘徊。
  • 5.《过京口明朝·李奇玉萧条书剑下关河,芳草萋萋客里过。原上莺花三月暮,天涯愁病一身多。海门帆影移丹嶂,山寺钟声到绿萝。入望自知乡国近,那堪斜日听渔歌。
沈约的诗词曲代表作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