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坳堂观瀑图

朝代:清朝|作者:姚鼐|

泰山北面寒岩谷,曾逐溪声就朗公。莫道出山泉竟去,举头长在碧云中。

猜您喜欢

  • 1.《淮阳感秋晋朝·李密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
  • 2.《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宋朝·叶梦得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 3.《匡庐元朝·吴当匡庐望不极,几度涉风涛。秀色一道出,振衣千仞高。仙岩谁种玉,鬼谷旧栽桃。白鹤巢云表,秋宵见羽毛。
  • 4.《夜回三界元朝·李昱官事匆匆敢计程,微躯辛苦为苍生。雨寒转觉篮舆重,月黑全凭火炬明。路转松林多虎迹,夜投茅屋少鸡声。五更又过清风岭,不费推敲句已成。
  • 5.《题陈思礼如在堂元朝·刘绍大孝慕父母,百年即崇晨。黄泉邈难及,郁郁何能伸。惕想结沈愤,呼天路无因。升堂俨戚容,帷箔悲流尘。罔极恩难报,忍云死吾亲。肃肃见羹墙,欬音日如闻。菽水尚得奉,肝肠...
姚鼐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