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其九·寸草亭

朝代:清朝|作者:​吴敬梓|

斯园最高处,惟见云舒卷。凭栏一御风,不觉泠然善。

猜您喜欢

  • 1.《寄董良用先生元朝·俞镐东望云山翠且重,烟波咫尺是娄淞。十年为客荒三径,百里怜君住九峰。把酒每怀彭泽令,放歌甘作鹿门农。阖闾风景浑非旧,愁听寒山半夜钟。
  • 2.《虞城病中遣怀宋朝·毕仲游本作看书室,翻成捣药堂。心违经岁月,病久怯风霜。未数囊中帙,先论肘后方。喜闻临贺守,鼓枻过湘江。
  • 3.《与信阳王君仪司理约游首山寺不遂宋朝·毕仲游渡河五里列南山,僧阁连延半岭间。岁暮相招春晚去,出城风雨又空还。
  • 4.《赚煞元朝·贾仲名秀才每难托志诚心。好吃开荒剑。一条担两下
  • 5.《宿万里桥明朝·佘国玺秋高霞彩类蓬瀛,天外凉蟾一晕生。野牧长歌驱犊返,苍苍万里暮江平。
​吴敬梓的诗词曲代表作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