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钱塞庵相国·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谈迁|

首胪元辅浙人三,接踵于公更出蓝。敢谓裴休通梵夹,谁知宋玉吊江潭。

仕涂终始归邙北,皇路参差出昴南。太息人间徒扼腕,早留放下一茅庵。

猜您喜欢

  • 1.《送魏郡李太守赴任唐朝·王维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
  • 2.《已亥杂诗·293清朝·龚自珍忽向东山感岁华,恍如庾岭对横斜。敢参黄面瞿曇句,此是森森阙里花。
  • 3.《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唐朝·张继 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思归一惆怅,於越古亭中。 ...
  • 4.《寄玉笋刘师服道士元朝·谭复玉笋峰头玉作人,梅花坛下读丹经。晓分露水洗明月,夜扫云洲拾落星。海舄近传凫径度,泉琴误许鹤同听。何当谢却尘中鞅,共倚松根斸茯苓。
  • 5.《闺怨十首·其七明朝·石宝牙篦轻盈下绿云,寸心如月远从君。莫言月落花须尽,中有兰膏是妾熏。
谈迁的诗词曲代表作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诸生。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他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或作记室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很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后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朝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他时已53岁,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旅舍。《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著作另有《枣林杂俎》、《北游录》、《枣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