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郴县吴主簿

朝代:宋朝|作者:李觏|

数十年来预荐书,当时文行耸书儒。青衫近始沾王泽,白首从新入宦途。

四壁生涯虽寂寞,一官趋进转崎岖。楚南若是江山好,閒日犹应味道腴。

猜您喜欢

  • 1.《箫台山(原注:一名箫台峰,又名吹萧台。)宋朝·周邠簇簇峰峦遍四围,神仙旧隐叹今非。溪中不见金沙出,山外空惊白鹤飞。石上瀑泉清照眼,竹间岚气冷侵衣。王箫声断人何处,千古烟云锁翠微。
  • 2.《题祇园庵宋朝·释清远祇园谁住此,谓是钁头通。物外庵边竹,人间耳畔风。露畦青戢戢,烟浦绿濛濛。祇个潜心处,分明古者同。
  • 3.《游惠山寺次秦方伯韵明朝·江源见说山公不姓支,可人儒雅亦堪师。云霞长护占名刹,猿鹤争迎老住持。僧供旋享新竹笋,鹊巢还占旧松枝。来游此地询兴废,方伯文章即是碑。
  • 4.《珠江词·其六明朝·李之世清溪茆屋两三家,溪女临流浣落花。一片芳心何处著,暗随流水到天涯。
  • 5.《感怀·其四明朝·沈光文蓬蒿老仲蔚,卜亦卖成都。独钓丝千尺,分耕云半区。乐饥水有泌,行乞市非吴。但是栖依者,相将莫问途。。
李觏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