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吴翁升见寻遂移就松下榻

朝代:明朝|作者:郭第|
独有高松下,偏宜日暮时。
野烟空翠合,丝雨半帘垂。
下榻元无住,逢君似有期。
不因成胜赏,何以慰遐思。

猜您喜欢

  • 1.《游日山宋朝·石公弼岚光咫尺见山扃,候得潮来一苇轻。惨惨晚堂看日色,森森古殿对江城。风敲寒玉惊僧睡,岩落澌冰认雨声。不是平生曾到处,因缘今日此中行。
  • 2.《间居有感清朝·尹尚廉三亩扬雄旧草亭,终年独守《太玄经》。酒邀碧海苍龙劝,琴许青天白鹤听。窗外月明横桂影,座中风冷散兰馨。诸君谁爱疏狂性,赢得柴扉尽日扃。
  • 3.《游集仙宫元朝·盛如梓绀宇出阛阓,来游慕虚寂。流水环四围,入门杉桧碧。长廊烟雾生,灵贶幡幢密。主人闻客至,尊酒延丈室。脩竹逾万个,老桂高百尺。日色净不暄,松风凉可挹。翛然人间世,陡觉...
  • 4.《逍遥乐元朝·郑廷玉这的是人间天上。烧的是御赐名香。盖的是那敕修的这庙堂。我则见不断头客旅经商。还口愿百二十行。听的道是儿愿爹爹寿命长。又见那校椅上顶戴着亲娘。我这
  • 5.《雨中诸君子携歌者过饮草堂醉后赋此·其二明朝·佘翔何来白眼客,樽酒共留连。词藻凌三晋,风流恰七贤。蝉声消暑气,山色带秋烟。况有何戡在,酣歌五柳前。
郭第,明崇祯丙子(1636)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进士,敕授文林郎,任河南汜水知县,时中原方经战火洗劫,土地荒芜,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第赴任后,率先招徕失散流民,奖励垦殖,人民安居乐业,“编户数千家,辟地数万亩。”并捐修文庙,重兴学校,亲自将所携经史课授青少年,于是弦诵之声,遍于里巷,社会速趋稳定,颇有政声。著有《蛰庵集》,已佚,另星文存留于《南安县志》《诗书院志》《蓬岛郭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