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江都应诏

朝代:唐朝|作者:虞世南|
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龙旂焕辰象,凤吹溢川涂。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
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
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
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猜您喜欢

  • 1.《五更转·其二·无相五首唐朝·敦煌曲子二更深。菩提妙理誓探寻。旷彻清虚无去住。证得如如平等心。
  • 2.《为山宋朝·吕陶累石封泥一饷间,层岩叠嶂尽回环。真形惟有山常在,何事徒劳作假山。
  • 3.《黄山之歌·其一清朝·巨赞匡庐三叠飞千尺,泰岱初阳旋火轮。未若黄山天削就,群峰一一展奇珍。天都壁立冰川擦,探海松疑扪北辰。皴法多般看不尽,始知画笔出天真。
  • 4.《寄答敏言上人·其三明朝·岑徵才与文通尽,惭将拟惠休。瑶华劳折赠,引羽莫能酬。留滞花田畔,相思郁水头。梦魂中路阻,烟雨石门秋。
  • 5.《秋江吟清朝·王孙蔚轻舟如冯虚,江碧峰影倒。寥宇无尘埃,晴光动菱藻。幸因归棹闲,历此湖山好。寓眺日夕殊,佳景恣幽讨。向暮下江城,霜砧处处捣。时序已如此,我颜得无老。楚山风雨来,一夜...
虞世南的诗词曲代表作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在陈朝时,曾任建安王法曹参军、西阳王友。入隋后,官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太宗敬重。贞观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