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戴东原

朝代:清朝|作者:姚鼐|

新闻高论诎田巴,槐市秋来步落花。群士盛衰占硕果,六步明晦望萌芽。

汉儒止数扬雄氏,鲁使犹迷颜阖家。未必蒲轮徵晚至,即今名已动京华。

猜您喜欢

  • 1.《石犀行唐朝·杜甫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 2.《斗百草辞·喜去觅草四首·其二·第二唐朝·敦煌曲子佳丽重名城。簪花竞斗新。不怕西山白。惟须东海平。喜去喜去觅草。觉走斗花先。
  • 3.《唐马图·其二明朝·王佐(汝学)曾是天闲小乘黄,口衔金勒待文皇。如今老去空毛骨,愁对西风苜蓿香。
  • 4.《中秋宋朝·释元肇满目依然明镜流,无家空折大刀头。人间动是经年别,客里尤深此夜愁。牢落关河还出塞,萧条江国更登楼。不知何处风砧发,添得诗人两鬓秋。
  • 5.《郁孤台次诸公韵·其一明朝·江源六年四度按虔州,不事区区问喘牛。三尺敢违天子法,一官长愧释之流。眼中人物非前度,槛外江山似昔游。望阙思乡更无限,不堪重上最高楼。
姚鼐的诗词曲代表作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