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莞地官正郎李惟肖希说三载考满之京有作

朝代:明朝|作者:湛若水|

平生子李子,昔会在长干。世态与时变,旧盟终不寒。

试问何能尔?恒性若存存。远迹沧洲外,沈冥白云端。

廿年策天府,三载在郎官。报政朝天去,嗟嗟行路难。

猜您喜欢

  • 1.《怀李海一尚书元朝·陈宜甫记得去年寒食后,君从北上我西游。山川总入英豪气,风雨不堪离别愁。归马有知元识路,来鸿无信动经秋。燕台又拟相逢日,共说长安古帝州。
  • 2.《中秋后一日明朝·王氏宇碧净秋烟,清闺思渺然。如何今夜月,不似昨宵圆。
  • 3.《愚溪歌明朝·王元弼结□好名山,我今在南楚。今年两过愚溪路,握管欲作愚溪赋。树杪重泉鸟乱飞,春花半落潇湘渡。潇湘渡口鹧鸪啼,愚溪尽带东风雨。
  • 4.《初春寄刘小庵(去腊因公同赴厅署)清朝·牛焘去腊逢君者乐甸,半载交情初识面。三日追随各言归,有怀脉脉情犹恋。怜君药里善养和,此日可惜等闲过。素心难逢清兴减,不饮不谈奈君何。从来乐事多懊恼,近觉逢场都草草。...
  • 5.《题顾茂伦雪滩钓叟图二首·其一清朝·王士祯垂虹秋色东南好,雨笠烟蓑送此生。今日三高祠下过,唯君不愧隐人名。
湛若水(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