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并序·其二十三·风角第二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风来处,如式作泥人。

苇箭挑弓披发向,望空搭箭射来踪。

禳厌祸消镕。

猜您喜欢

  • 1.《晋祠用王君韵元朝·王思诚晋溪楼阁对琳宫,松柏阴森户牖东。难老泉头石涌雪,望川亭脚谷号风。万家稻亩棋枰上,十里山村画幅中。兴废无穷秋又老,半岩霜树晚霞红。
  • 2.《题杜休宁溪行图明朝·朱同溪行足佳兴,草树烟中稠。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忆昔越中行,逸趣甘林丘。岂谓靖节翁,亦有彭泽游。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感此发长吟,击楫...
  • 3.《送李宪长入觐一首明朝·江源几年持宪肃清高,马足飞尘入觐劳。供帐举怀歌伐木,邮亭张烛看豪曹。东南疲弊新封事,西北风霜旧豸袍。遥想玉阶三祝后,太平天子特恩褒。
  • 4.《哭王长公·其一明朝·佘翔忽报中台折,何人不黯然。弇山寒旧日,娄水咽新阡。万象收元气,千秋罢太玄。生刍陈一束,无计问青天。
  • 5.《王景略二首·其二清朝·牛焘山河正统归江左,敢向东南逞曲师。死后淮淝谁首恶,只今切齿慕容垂。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