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三·(京本列第七)占月第十二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出军夜,看月好参详。

有兔主人占大胜,兔无反是客军强,仔细审形相。

猜您喜欢

  • 1.《送李判官赴东江唐朝·王维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 2.《西江月·其二宋朝·丘崇明日又还重九,黄昏小雨疏风。菊英萸糁一尊同。付与今宵好梦。寒意梧桐叶上,客愁画角声中。小楼何日却从容。千里此情应共。
  • 3.《寄王秀才明朝·王汝玉无事互相倚,孰能察其微。群贤溢天阶,独子偃岩扉。虽云缺华绶,自顾有斑衣。人生各异立,志者当庶几。江山入秋气,草木凋芳菲。苍然贞松质,岁晚有馀辉。
  • 4.《黄雀明朝·石宝小小黄雀群,鲜鲜刷毛羽。跃跃笑飞鹏,啾啾学鹦鹉。雀来吾语尔,尔德焉比数。乾鹊能知风,商羊亦知雨。雎鸠知定匹,慈乌知返乳。尔既无可称,喧嚣竞为伍。窃谷不厌多,趋炎...
  • 5.《木棉花歌·其四明朝·李云龙旧苑昌华吸紫氛,宫娃曾斗石榴裙。枝头犹是英雄血,无奈流花不待君。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