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五·(京本列第七)占月第十二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太阴内,有晕使人惊。

其象分明如刀字,奸臣谋反事将成,密究速加刑。

猜您喜欢

  • 1.《时人为杨惠之语唐朝·不详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 2.《病起过邻寺宋朝·李彭惯作招提客,应非拖玉身。一年强半病,十亩未全贫。孝秀乡闾盛,朝颁符瑞频。不妨幽仄里,高卧姓庞人。
  • 3.《芙蓉庵明朝·王渐逵暖入初冬候,芙蓉晚未残。客逢贤郡守,游识旧江山。帝子归何处,仙人去不还。独怜庵上月,犹自照酡颜。
  • 4.《游层岩宋朝·刘子澄一层云结一层巅,贯腹成溪异物潜。仙乐万悬钟有乳,洞门百折水为帘。崖碑藓暗瑰辞缺,石栈苔阑羽卫严。我欲通天刳绝顶,倒飞明月浴寒蟾。
  • 5.《十二月十六日同张文璧朝世殿下和诗一绝明朝·祁顺制作清高识睿才,笔花常向梦中开。天然写出阳春调,下里巴人不敢裁。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