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十一·占地第十五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城营内,火焰忽然光。

将士败亡看在速,急须移寨免灾殃,不去祸难当。

猜您喜欢

  • 1.《琴诗宋朝·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2.《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五·第五唐朝·敦煌曲子上西台,真圣境。阿耨池边,好似金桥影。两道圆光明似镜。一朵香山,崒屼堪吟咏。师子踪,深印定。八德池边,甘露常清净。菩萨行时龙众请。居士谈扬,为有天人听。
  • 3.《归来二首·其一明朝·王永吉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 4.《春寒明朝·李孟璿春事今还滞,寒愁故故生。风威披韭叶,雨色湛桐英。门径苔侵石,河堤水没柽。未捐乘胜屐,犹傍读书灯。
  • 5.《有感作·其二明朝·沈守正举世好蘧蒢,面首苦不好。举世好戚施,腰膂少巳老。和同昔所欣,情性故难矫。毁容涉妒津,风波一何浩。人生如聚客,长此萦怀抱。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