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四·占(京本列第十二)水族第二十一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城营内,鱼鳖现其形。

防有内奸谋叛逆,不然水涨浸军兵,速去得安宁。

猜您喜欢

  • 1.《飞云顶明朝·王渐逵飞云杳何许,疑是祝融宫。石室自昏晓,太虚惟渺濛。瑞气多浮夜,凉云半碍空。会当凌八极,来此搆芳丛。
  • 2.《用先叔祖韵寿薛鹤斋道人元朝·虞堪练海秋风若捲涛,辽天得与鹤同遨。人间不老三花树,天上初分五色桃。甲子每书聊自记,姓名千载复谁逃。等閒谈笑重阳近,又向樽前一举螯。
  • 3.《神厂外柱清朝·廖厚初聚七甲精神,行礼奏乐;明一方禋祀,报德崇功。
  • 4.《西湖二首·其二明朝·李寄画舫香舆共此时,喜他点缀景相宜。梨花月醉当歌扇,杨柳风颠到酒旗。湖换波光留倦屐,山援游例勒新诗。如今我是林和靖,可妻孤山梅一枝。
  • 5.《万竹亭清朝·王士祯大竹如盆盎,森梢覆古岩。试尝甜苦笋,亭上脱春衫。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