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要望江南·其十五·太乙式第二十七

朝代:唐朝|作者:义净|

论风遁,白虎号张狂。

运式天星加地乙,祭风起顺祝吾邦,此理合天苍。

猜您喜欢

  • 1.《袁少年诗(猿)·其三唐朝·不详罗浮南海外,昔日已闻之。千里来游览,幽情我自知。
  • 2.《偈三首·其三唐朝·正原刘民周续岂颠痴,弃世犹求远大师。今日幸逢玄旨在,须将心地种禅枝。
  • 3.《题舜井断碑宋朝·许彦先一千二百馀年外,万古销磨不可寻。舜子井泉谁记古,随人闾巷祇如今。隶书字杂科虫体,氏爵名存乐石阴。登览时来醒醉眼,也胜他物在园林。
  • 4.《宿云洞宋朝·许景衡岩壁经春长薜萝,洞门乱石自嵯峨。山僧祇爱云长在,不道人间雨未多。
  • 5.《贫居自述·其三十六明朝·李孔修编茆筑室傍江皋,疏种垂杨密种桃。风月几曾嫌老土,莺花真是爱狂骚。全无计策千般拙,只有安贫一件高。眼底虽非杨子辈,何曾轻拔一条毛。
义净的诗词曲代表作

义净(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足山、鹿野苑、祇园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
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
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生活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 先天二年正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