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法师

朝代:宋朝|作者:释德洪|

道公胆大过身躯,敢逆龙鳞上谏书。

独欲袒肩担佛法,故甘引颈受诛锄。

三年窜逐心无愧,万里归来貌不枯。

他日教门纲纪者,近闻靴笏趁朝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猜您喜欢

  • 1.《寄尹叔·其二宋朝·李正民为人疏懒自天真,从宦区区本为贫。尚恨有情难学道,正缘无事不随人。腥咸连日逢河伯,击拍终宵困黍民。乐静爱閒吾得计,何须更问要涂津。
  • 2.《寓居全吴江上·其三宋朝·姚申之幅巾萧散一枝筇,身在水云千顷中。抹野乱山随意碧,袅林霜叶可怜红。
  • 3.《方蕙岩常簿二首·其二宋朝·释元肇夙昔住山缘,来吴已八年。独怜寒塔影,时到碧岩前。埋玉亡何日,愁云过别天。东风减回首,家学子能传。
  • 4.《梅花百咏·其八·理气明朝·李江两不相离一故神,数成理具总天真。于书中数为皇极,在易五爻见大人。画出濂溪无极境,收归康节满怀春。六经子史皆糟粕,得手应心是斲轮。
  • 5.《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明朝·沈光文并无一事慰相知,占住桃源亦颇宜。诗债屡稽明月夜,酒缘偏误好花时。频收静致留春雨,忽发新思寄柳枝。却讶渔人焉得到,遂令鸡犬也生疑。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