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曾垂绶天性好学余至临川欲见以还匡山作此寄之

朝代:宋朝|作者:释德洪|

我生少小秀不丛,题诗落笔先飞鸿。

一从废弃脱毛发,乃与石田樗木同。

平生百虑湛古井,无复掀涌波春风。

尚馀觑书旧垢习,终日伏桉如哑聋。

默观前古忠义辈,光明硕大皆人雄。

闻之恨未目亲历,周行四海如萍蓬。

猛闻君侯富道义,浩然养就如婴童。

笔端五色藻造化,经纶事业罗心胸。

扬清激浊出天性,英声不减狄梁公。

一节直走汝水上,回首弊帚香炉峰。

徘徊一月不及见,痴坐掩扃知命穷。

霜清昨夜兴飘忽,匡山落我清梦中。

吾身去住本无系,便欲登舟而向东。

再惟君侯未我识,恨遗他日山水重。

作诗愿见亦不恶,谷风从虎云从龙。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猜您喜欢

  • 1.《锡山施医官彦清以诗见贶奉答明朝·王㒜蓬莱未缀侍臣班,浮世功名出处间。老去俗尘终不染,閒来幽事颇相关。九重金阙身曾到,百丈丹崖手亦攀。别后可胜乡国望,白云红树绕龙山。
  • 2.《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明朝·史鉴宗苍翠飞千状。破松根,嶙峋石磴,曲随烟上。一径蹒跚攀绝顶,纵眼豁然辽旷。看足底,群峰铺浪。小阁恰当巃嵷处,俯悬崖、万仞临虚漭。凭栏语,众山响。掀髯不觉尘襟荡。眺东...
  • 3.《颂古二十七首·其十七宋朝·释昙贲信手挥来一一亲,祇林剑下绝烟尘。行遍天台并雁荡,归来重看锦江春。
  • 4.《和陈粹之宪副见寄·其二明朝·祁顺别来惆怅欲沾衣,望入遥天碧四垂。醉梦支离莺唤后,远书珍重雁回时。耽吟杜老真成癖,断饮吴公未是痴。想到浙西寻旧隐,湖山无处不清奇。
  • 5.《别诗明朝·李孙宸月夜骊歌酒一卮,花开如亦解愁思。冰心自是同明月,夜夜花前照别离。
释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号觉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双成,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于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还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于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留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书善,尤擅绘梅竹(《图绘宝鉴》),多与当时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名最盛(《四库全书·林间录》提要)。有《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冷斋话》、《林间录》、《禅林僧宝传》等。事见《石门文字禅·寂音自序》,《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德洪诗,以明万历二十五年径兴圣万禅寺刊《石门文字禅》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遗书》本(简称武林本),《宋诗钞补》(简称钞补)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