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上袁侍讲伯长二首·其二

朝代:元朝|作者:释妙声|

于越山川赐履馀,枢廷勋业重璠玙。

承家旧学三冬史,阅世遗编万卷书。

古调欲从更锦瑟,高轩曾过赋华裾。

文章自昔论原本,拟就司衡问所如。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

猜您喜欢

  • 1.《遇旧友清朝·吴伟业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 2.《担板汉歌(有引)明朝·憨山大师 担板汉,担板汉,如何被他苦相赚。只图肩头轻,不顾脚跟绊。纵饶担到未生前,早已被他遮一半。这片板,项上枷,浑身骨肉都属他。若不快便早抛却...
  • 3.《挽西岩崇上人元朝·陈镒绝俗离群付陆沈,屋云分住古崖阴。案头经卷香犹在,窗下蒲团尘欲侵。翠拥山屏馀色相,清涵海滴印禅心。客来何处寻行迹,黄叶漫山秋露深。
  • 4.《次韵安茂通同薛参议上巳日唱和宋朝·陈渊扁舟冲浪去,羸马傍城行。飘泊伤春绪,艰难作吏情。岂无贤者乐,亦有圣人清。莫继兰亭会,愁连曲水生。
  • 5.《次韵次中喜子容还朝宋朝·刘挚公归真足慰儒林,云日重瞻帝阙金。聚散可惊陈迹事,行藏谁见古人心。春还汉省苔新旧,霜逼吴船水浅深。坐忆茂陵犹未去,悠悠徒有病中吟。
明释妙声撰。妙声字九皋,吴县人。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日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与释万金同被召,莅天下释教。所作文,缮写藏之房。洪武十七年,其徒德瓛始刊行之。《明史·艺文志》、明僧宏秀集皆作七卷。此本有汲古阁印,盖毛晋家钞本。前有晋题识,亦称德瓛所刻凡诗三卷、杂文四卷。而其书、杂文及诗仅共为三卷,盖传录时所合并也。妙声入明时,年已六十馀,诗文多至正中所作,故顾嗣立《元诗选》亦录是集。然方外者流,不婴爵禄,不能以受官与否为两朝之断限。既已谒帝金门,即属归诚新主,不能复以遗老称矣。今系之明,从其实也。妙声与袁桷、张翥、危素等俱相友善,故所作颇有士。当元季扰攘之时,感事抒怀,往往激昂可诵。杂文体裁清整。四六俪语,亦具有南宋遗。在缁流之内,虽未能语带烟霞,固犹非气含蔬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