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谒志公像观唐碑(碑开元三年乙卯立)

朝代:清朝|作者:王士祯|

早读神僧传,缅希志公迹。

剑水踪已遥,钟山事成昔。

岂知常白峰,留此千年石。

鸟爪带铜绿,镜面莹藓碧。

磨灭开元碑,虫鸟纷难译。

披萝究遗文,剥苔理残画。

断阙发闻见,樵牧增叹惜。

陆铭圯寒冢,王碑委荒僻。

庐陵傲珠犀,东武比博弈。

沦弃多名珍,何惮穷钩索。

一勺醴泉冰,供此风雨夕。

注释

1. 押陌韵 出处:渔洋人精华录卷一

2. 碑开元三年乙卯立

猜您喜欢

  • 1.《娇杏赞清朝·曹雪芹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 2.《葵花宋朝·蔡珪北墉开处叶森森,政以多花负赏音。小智区区能卫足,孤忠耿耿祗倾心。
  • 3.《游虞山八咏·其四·剑门清朝·方仁渊此门何日辟,宝剑掣风雷。石状白云乱,崖分青嶂开。奇峰从地起,灵穴透天来。欲写崔嵬势,惭无谢朓才。
  • 4.《避暑松阴偶值山叟作明朝·叶太叔逐暑想松风,幽园路可通。脱巾坐树下,携杖步林中。水鸟不到岸,火云欲满空。阙然人晤语,剧喜值山翁。
  • 5.《西湖吊古明朝·李一清世变江河不可回,英雄空负出群才。西京日落征旗捲,南渡风寒画角哀。十二金牌催魏阙,三千珠履散燕台。凭谁洗却千年恨,浙水寒声去复来。
王士祯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士祯(1634年9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