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寿诗十二首·其八

朝代:清朝|作者:杜关|

冢中枯骨当涂日,井底蛙鸣白帝秋。

博浪一椎惊大索,浔阳三径乞归休。

人情到处交馀耳,党祸无端怨李牛。

宦冷言轻嗟莫补,兵骄匪悍不胜愁。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猜您喜欢

  • 1.《赠刘无虞侍郎宋朝·李正民粉户为郎赞冢卿,十年先后典铨衡。要津讵可驰高足,大器于今见晚成。相对樽前叹华发,宁于纸上校虚名。万钉宝带知非称,欲买良田待退耕。
  • 2.《春秋成字韵·其二宋朝·彭汝砺法为衰周起,文因旧史成。有权皆反正,无事亦书正。泣血葵丘会,伤心首止盟。三家自萤爝,未助太阳明。
  • 3.《飞燕明朝·伍瑞隆金霞帐里倚新妆,独捧冰壶侍御床。多少愁心关不住,夜随明月出昭阳。
  • 4.《答方彦卿寓黄家闸见寄韵·其一明朝·祁顺宦游过半百,归兴恋菟裘。粤峤看云杳,湘江见月愁。功难裨盛世,梦懒到皇州。早羡陶弘景,挂冠思与侔。
  • 5.《醉花阴·病起闲愁消永昼明朝·邵梅芳病起闲愁消永昼,香钮松金扣。时节近清明,燕子双来,翠幄轻寒透。杏花新雨池塘后,莫道春依旧。昨夜更东风,一树海棠,零落胭脂瘦。
杜关(1864~1929),原名德舆,字若洲,后更名杜关。晚年自署柴扉野老。四川宜宾长宁县上西乡(今属四川长宁双河镇)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卖田产8亩作路费去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次年居上海,对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关条约》极其愤慨,沉痛地写了《沪上感咏》12首,并发表悲壮激昂的《哀辽东赋》,一时广传京、津、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后授户部主事,因时局动荡,未能就职。同年与黄铭训结婚。杜关自号“柴扉野老”,闭门不问政事,惟与朋友诗琴书相娱。诗皆感时忧世之作,部分收入《柴扉文存》和《柴扉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