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曷山旧隐,赠诸门人继隐其中者

朝代:明朝|作者:卢若腾|

忆昔龙蛇此蛰身,重来爽气拭秋旻;

涧泉曲绕新门户,山鸟争呼旧主人。

削玉石峰奇作丈,凌霜松树老为邻。

已闻逐鹿高才出,莫向桃源久避秦!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宋朝·辛弃疾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 2.《石城乐南北朝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
  • 3.《钱唐乱后元朝·陈镒满城瓦砾总成堆,往事传闻尚可哀。士族尽从西渡去,官军却自北关来。黄金宅第无完堵,白骨沙场有湿苔。惆怅钱唐旧时月,夜深空照怒潮回。
  • 4.《冬夜送谭甥渊还甘山以鼓吹续编诗为首句元朝·梁伯谦碧云红树动离情,酒尽宵分送客行。桂棹兰桡随绿水,板桥霜月映寒灯。休誇此日朱颜好,只恐重逢白发生。明日到家从所适,草堂花木足华荣。
  • 5.《溪上杂题·其十明朝·李之世腻叶丛丛荔子湾,石梁咽处水潺潺。閒来却忆宣城句,絮絮云生叠叠山。
卢若腾(1600~1664),字闲之,福建金门人,因金门为唐代时监牧地,故号牧洲。〖参考林树梅〈明自许先生传〉,《?人文钞》,福州:福建师范大学馆藏。〗明崇祯庚辰十三年(1640)进士,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居官洁己惠民,士民建祠以奉,有「卢菩萨」之称。南明隆武立,授以右副都禦史,后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若腾守平阳,力战,腰臂中矢,遇水师救出。闻闽败,隆武帝被俘,痛愤赴水,?同僚救起。寻入舟山,辗转至闽海,偕王忠孝、徐孚远等居浯洲屿,自号「留庵(庵)」,一意著述。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清兵攻下金门、厦门。次年,遂与沈佺期等东渡,寓澎湖。病亟,遗命题其墓曰「有明自许先生之墓」。  卢氏情豪迈,喜六书之学,于文学创作主张需有真实情感,最忌无病呻吟,宜「噫」自己心中之「气」,以直抒心志。尝自述:「丧乱以来,惊心骇目之事,层见?出,其足供料者多矣。」因此其诗颇能反映郑成功复台之艰难,披露郑军纪律不严,至骚扰掳掠百姓之事,以「诗史」观之,未尝不可。此外,卢氏闲退金门时,亦写下品茗、歌咏当地土之诗篇,清新可诵。著作甚丰,惜多已佚。1959年于金门鲁王冢发掘《留庵文集》、《留庵诗集》、《岛噫诗》等。不过诗集中与台湾有关之作不多,或存于《岛噫诗》,或存于《留庵诗文集》内,前者目前可见版本有:(1)旧钞本八世胞侄孙卢德资重录(2)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四五种,1968年。(3)台北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4)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文献丛刊‧诗文集类。第二种系根据旧钞本勘校,另加《留庵文选》一卷(序十、书二、疏十、露布一、传一);而第三、四种又悉据第二种版本。《留庵诗文集》系1969年由金门县文献委员会出版,依据林策勋抄寄作品二十馀首及其他书籍著录而得,其中部分作品乃《岛噫诗》所无。唯其中〈澎湖文石歌〉、〈澎湖〉、〈金鸡晓霞〉三首诗应为钱琦之作。(许俊雅、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