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谒孝陵

朝代:清朝|作者:康熙|

玉殿寒松秘,秋霜落树枝。

缅怀文武业,创立太平基。

晓色星辰动,晴光日月垂。

望陵愁不断,孝思起深悲。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卷三十三

猜您喜欢

  • 1.《过吴江宋朝·高本江吞大泽无西东,危亭耸立如惊鸿。晓晴不见天地色,上下澄碧迷双瞳。菰蒲千顷鸥鹭国,风波万丈鱼龙宫。逢时自好尽忠义,莫学衰世鸱夷公。
  • 2.《赠棋士兼相(一作蔡沈诗)宋朝·苏元老嵯峨远游冠,过我田里居。手谈达要妙,心计有卷舒。把握杀活机,操持开阖枢。总总如乱兵,纷纷若奔车。观者皆怵惕,敌人更揶揄。一著起疲废,万口惊喧呼。巧思自神授,智慧...
  • 3.《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其十八·赈恤孤老明朝·祁顺成汤惠困穷,厥命民所服。文王急施仁,鳏寡与孤独。我公恤穷民,衣食无不足。奉扬天子意,大布生灵福。光明照一方,岂但逃亡屋。
  • 4.《跌驴坡明朝·江源持节侵农度此坡,长林丰草险偏赊。老松倚壁盘龙爪,乱石当途列虎牙。崖蜜采晴花作食,山禽投暝树为家。跌驴客子今何在,瘦马蹉跎我复过。
  • 5.《百越兴师卷为郭武定题明朝·吴琏峡藤初断蔓重青,承命翱翔出帝京。马援入郊徵侧服,狄青临越智高平。书无频晾鱼将蠹,田不时芸莠自生。南顾若询谁可用,据鞍犹喜马蹄轻。
康熙的诗词曲代表作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