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读书自喻

朝代:清朝|作者:康熙|

壮年好血气,半老少知闻。

顾諟惟当谨,铭盘不至宭。

励精勉图治,旰食尽民殷。

性理宗濂洛,临摹仿鹅群。

煌煌劳梦想,济济咏南薰。

悬钟是进德,止辇问停云。

怀保编氓苦,惠鲜鳏寡煴。

留心刑服念,鄙笑图书焚。

优礼任舟楫,凭轩尊典坟。

前星诫琢磨,帝子识群分。

外戚无矜势,诸王惜旧勋。

烽烟熄万里,瀚海畏三军。

淮黄关国计,漕运致忧勤。

土木毋轻动,民情宜所欣。

志广则宽裕,神清息俗纷。

由来恶旨酒,自喻喜玄纁。

长歌咏白雪,论赋小横汾。

几暇讲寥廓,提筹算紫氛。

乾阳得复转,测景考斜曛。

有始无终叹,为山一篑慬。

注释

1. 押文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三集卷四十五

猜您喜欢

康熙的诗词曲代表作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