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外设屯耕植聚落渐成

朝代:清朝|作者:康熙|

沿边旷地多,弃置良非策。

年来设屯聚,教以分阡陌。

春夏耕耨勤,秋冬有畜积。

霜浓早收黍,暄迟晚刈麦。

土固有肥硗,人力变荒瘠。

山下出流泉,屋后树豚栅。

行之无倦弛,定能增户籍。

古来王者治,恐亦无以易。

注释

1. 押陌韵 出处: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二集卷四十八

猜您喜欢

  • 1.《杂咏十首·其八元朝·方景山猿啼不窥窗,牛驯常露地。伏虎与降尨,此理元无二。
  • 2.《绕地游明朝·王錂净扮登徒履上:银虬晓箭。阁道烟花转。外扮唐勒:集夔龙凤池春暖。末扮景差:袖拂炉烟。身依阆苑。合排阊阖云瞻九天。
  • 3.《苏丞相挽歌词二首·其一宋朝·陆佃乐易虽难老,艰难亦备更。高官谁不死,厚德是平生。曾负阿衡鼎,仍调傅说羹。须知夷险异,高卧看南行。
  • 4.《由庚四首·其一明朝·朱载堉天运元亨,万物由庚。王道正直,荡荡平平。
  • 5.《玉芙蓉明朝·汪廷讷潜心孔氏书。寄兴相如赋。更操觚染翰将羲献临摹。勋名倘得绳先祖。方信吾家有凤雏。合:窗前读。悬头刺股。况当今圣明天子正崇儒。
康熙的诗词曲代表作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标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