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郑成功攻台

朝代:清朝|作者:江日升|

舟速因风便,好如箭脱弦。

于今又有水,凡事在皇天。

注释

1.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作收于《台湾外记》。

2. 编者按:此诗《求无不获斋》本未著录,台银本有收录。

猜您喜欢

  • 1.《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五代·顾敻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 2.《短歌行唐朝·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 3.《求因果·其一·真悟八首唐朝·敦煌曲子千经万教分明说,善恶同增减。救度阎浮大地人。几个是心真。悟人见说生回向,志意求无上。莫似从前蹭蹬行。有眼恰如盲。
  • 4.《次韵海上还元朝·虞堪问君何处觅玄洲,还作东方海上游。瑶草只从方士寄,蟠桃那许世人谋。尘飞恍惚千年劫,槎转虚空八月秋。但怪晨光多变见,元龙不是蜃为楼。
  • 5.《李伯承西园催菊明朝·佘翔竹影参差夕照斜,不知秋色在谁家。葛巾倒著东篱下,几度衔杯问菊花。
江日升(?~?),本名林敬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解元,父林兆麟。然而作者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却自己父亲名字是「江美鳌」,曾随明将郑彩在长江护卫南明弘光帝,康熙十六年(1677)降清,其后往广东连平州任职。今据《广东通志》卷五十九职官所载,并无「江美鳌」,却有「林兆麟」任职连平州督标中营副将。因而陈大道以为林兆麟在明郑旗下抗清时,改名为「江美鳌」,降清后恢复本名,而作者自幼随父亲姓「江」,纵使日后父亲恢复「林」姓,但他惯用「江日升」名字,以此姓名写作,参加科举。然则据方豪的考證,认为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林兆麟是他的生父,惠安前型人;而江美鳌是其寄父或后父,同安高浦所人,因姓江,遂改名日升,字东旭。在此二说并列以为参考。  江氏著有《台湾外记》,以明末清初郑氏四代五主的历史发展为核心,起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江日升在其自序:「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广搜辑成」,说明他想替历史留下记录,作为修史者参考资料的写作动机。书中或由作者耳闻目睹,或多方徵考文献,可说是记载晚明郑氏家族最详细的作品。《台湾外记》的版本甚多,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台湾文献丛刊」版的《台湾外记》十卷,是方豪根据七种版本合校而来。此处所据为吴晓玲藏求无不获斋原刊影印,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参考周明初〈前言〉(《台湾外记》,上古籍出版)。〗,今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小说集成》中第四一六 ~ 四一七册。(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