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台湾收入版图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朝代:清朝|作者:江日升|

新辟天南海外方,人民安堵不须忙。

雨顺风调升平福,一统山河帝祚长。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作收于《台湾外记》。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创作地点:台湾

2. 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霓裳中序第一·丙午岁宋朝·姜夔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
  • 2.《渔村夜归二首·其一元朝·宗衍丝丝暖雨歇春潮,云压江流落涧桥。欲访桃花无路入,好风时度玉人箫。
  • 3.《依韵和徐大夫凤凰池九首·其一宋朝·陆佃借山楼小已新奇,更近东边得凤池。一日未尝无客过,百年今始有人知。舞馀裙带双垂绿,诗就珊瑚半露枝。为问鹓雏归得未,虚来阿阁已多时。
  • 4.《舟行杂咏·其二明朝·王弘诲津亭时解缆,候吏已先驱。到处逢迎满,经过礼数殊。泰应疑传食,狂或笑穷途。犬马何能报,乾坤愧腐儒。
  • 5.《二月大雨江涨晚晴作三首·其三宋朝·释德洪投老归来楚水滨,水清聊可濯衣尘。拚心乐事都还汝,入手清闲不与人。尚有笑谈消白昼,更无情绪管青春。暗惊少日王城外,走马争先看宝津。
江日升(?~?),本名林敬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解元,父林兆麟。然而作者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却自己父亲名字是「江美鳌」,曾随明将郑彩在长江护卫南明弘光帝,康熙十六年(1677)降清,其后往广东连平州任职。今据《广东通志》卷五十九职官所载,并无「江美鳌」,却有「林兆麟」任职连平州督标中营副将。因而陈大道以为林兆麟在明郑旗下抗清时,改名为「江美鳌」,降清后恢复本名,而作者自幼随父亲姓「江」,纵使日后父亲恢复「林」姓,但他惯用「江日升」名字,以此姓名写作,参加科举。然则据方豪的考證,认为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林兆麟是他的生父,惠安前型人;而江美鳌是其寄父或后父,同安高浦所人,因姓江,遂改名日升,字东旭。在此二说并列以为参考。  江氏著有《台湾外记》,以明末清初郑氏四代五主的历史发展为核心,起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江日升在其自序:「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广搜辑成」,说明他想替历史留下记录,作为修史者参考资料的写作动机。书中或由作者耳闻目睹,或多方徵考文献,可说是记载晚明郑氏家族最详细的作品。《台湾外记》的版本甚多,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台湾文献丛刊」版的《台湾外记》十卷,是方豪根据七种版本合校而来。此处所据为吴晓玲藏求无不获斋原刊影印,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参考周明初〈前言〉(《台湾外记》,上古籍出版)。〗,今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小说集成》中第四一六 ~ 四一七册。(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