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沈瑞夫人不从父母归宁命(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朝代:清朝|作者:江日升|

南北姻缘岂偶成,死生今日别离情。

不从父母归宁赋,愿赋终天一路行。

守一曾闻保母言,不因生死离侯门。

黄泉旅次暂相彼,公案共完礼至尊。

注释

1. 出处:作收于《台湾外记》。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2. 此诗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次韵李斯文及与予蒋仲启刘九德会于杨仲章家元朝·李昱溪上留连景物春,天涯牢落宦游人。金尊绿酒那辞醉,朱绶银鱼懒挂身。杨子法言应有法,李侯佳句不无神。相逢况是桃源侣,此去同为竹径邻。
  • 2.《山居·其二元朝·祖钦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涓涓。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
  • 3.《游惠山二首·其二元朝·华锳百尺老龙卧山足,口吐清泉声簌簌。山灵守护几千载,存此方圆两丸玉。朅来一酌漱甘芳,洗尽凡心悦尘目。嗟嗟世无桑伫翁,茶经水品谁能续。扪萝试与谒灵祠,惟见苍苔锁茅屋。...
  • 4.《舟入荆江东赴建康宋朝·胡安国长江渺渺接天浮,万古朝宗日夜流。洲在尚传鹦鹉赋,台高应见凤凰游。路经赤壁怀公瑾,水到柴桑忆仲谋。白日幸无云物蔽,好看澄景对高秋。
  • 5.《李侍御新建东山文昌阁落成诗明朝·李麟祥文昌新阁嶂东川,古木清幽不记年。城郭万家烟火合,宫墙千丈彩云连。龙山风雨天同润,凤岭圭璋日共缠。报道窦阳欣御李,几人瀛水并登仙。
江日升(?~?),本名林敬夫,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解元,父林兆麟。然而作者在《台湾外记》卷一中却自己父亲名字是「江美鳌」,曾随明将郑彩在长江护卫南明弘光帝,康熙十六年(1677)降清,其后往广东连平州任职。今据《广东通志》卷五十九职官所载,并无「江美鳌」,却有「林兆麟」任职连平州督标中营副将。因而陈大道以为林兆麟在明郑旗下抗清时,改名为「江美鳌」,降清后恢复本名,而作者自幼随父亲姓「江」,纵使日后父亲恢复「林」姓,但他惯用「江日升」名字,以此姓名写作,参加科举。然则据方豪的考證,认为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林兆麟是他的生父,惠安前型人;而江美鳌是其寄父或后父,同安高浦所人,因姓江,遂改名日升,字东旭。在此二说并列以为参考。  江氏著有《台湾外记》,以明末清初郑氏四代五主的历史发展为核心,起自明天启元年辛酉(1621),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郑克塽降附清朝,凡六十三间事,依年编次,并于文字叙述中不时利用附注、附记、按语的方式补充说明。江日升在其自序:「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就其始末,广搜辑成」,说明他想替历史留下记录,作为修史者参考资料的写作动机。书中或由作者耳闻目睹,或多方徵考文献,可说是记载晚明郑氏家族最详细的作品。《台湾外记》的版本甚多,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出版「台湾文献丛刊」版的《台湾外记》十卷,是方豪根据七种版本合校而来。此处所据为吴晓玲藏求无不获斋原刊影印,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参考周明初〈前言〉(《台湾外记》,上古籍出版)。〗,今收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小说集成》中第四一六 ~ 四一七册。(余美玲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