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哀

朝代:清朝|作者:吴光运|

鹤鸣山之阴,踯躅顾其子。

四岁诵千字,五岁庐江史。

时偷诸兄管,大书天地字。

六岁学通鉴,数月卷五四。

七岁学唐音,瞬息挥数篇。

八岁文益进,九岁头崭然。

凝俨若成德,春和满周旋。

一日诵百行,阿爷犹嫌迟。

一篇十警语,阿爷不称奇。

非为诵读迟,阿爷过望儿。

非为语不奇,儿也容易为。

夕寝王母侧,朝昼随王父。

阿爷得西邑,去留儿心苦。

欲留恋阿爷,欲去恋王父。

王父问阿儿,尔情须暂吐。

阿儿嚬双眉,良久对王父。

暂愿随阿爷,即归省王父。

王父闻之喜,尔言何婉美。

依依拜王父,装束登轿子。

袍如春草绿,足蹑乌丝履。

肌肤玉雪皎,头发鸦雏色。

眉目画不如,盈盈丰犀角。

行路千百人,一一称儿好。

踌躇发叹息,如逢世外宝。

或来询从者,年齿几何哉。

人但赏其貌,那得知其才。

虽使知其才,那得知其德。

阿爷嘿嘿喜,门户殊不薄。

王父自送汝,食息恒愁悒。

朝望阿儿泣,暮望阿儿泣。

书来百馀字,字字阿儿想。

阿爷体王父,投绂遂长往。

阿儿扶王父,王父抱阿儿。

王父如解渴,阿儿如解饥。

坐儿西牗下,哺儿蜂液饴。

书卷方点检,疾病来侵之。

城东迎甲医,城北迎乙医。

百药无一幸,沉沉浃数朔。

儿相万不忧,阿爷奈没福。

阿爷负神明,儿今日冥漠。

孝友与聪明,束缚就一木。

王父抱尸哭,汝何至于此。

四岁授千字,五岁庐江史。

时偷诸兄管,大书天地字。

六岁授通鉴,数月卷五四。

七岁授唐音,瞬息挥数篇。

八岁文益进,九岁头崭然。

凝俨若成德,春和满周旋。

一篇十警语,一日诵百行。

谓言大吾门,为世栋与梁。

何为欺父母,奄忽即长亡。

性行岂近夭,骨法岂近殇。

望汝殷山日,犹有见汝期。

汝在殷山日,心知见我期。

我今抱汝卧,见汝汝不知。

见汝惟今日,万古无见期。

王母抚尸哭,恃汝汝何负。

如此裁衣服,送汝聘娶否。

如此陈酒果,汝能一尝否。

昔寝王母侧,昔随王父后。

王母卧无汝,王父坐无汝。

皇皇欲唤汝,汝今去何处。

上慰王父母,爷娘能忍汝。

眦边虽禁泪,心头那禁泪。

有物来相搅,滴滴心头坠。

汝有猩红几,文房灿相映。

彩管数十枚,青红各异柄。

陈玄亦数十,长大如手掌。

燕市卵滑笺,叠积色辉晃。

儿也生时玩,人亡物谁赏。

收拾付苍头,焚之葬汝处。

又有一小轿,西行曾着汝。

可怜轿上儿,玉貌谁复见。

亦命深藏去,不忍入顾眄。

独留一小卷,汝诗复汝笔。

传家示后人,影响存万一。

老亲日哭泣,汝柩宁久舍。

汝有万里行,相送只今夜。

今夜一何短,鸡鸣一何催。

灼灼西倾月,入怀更徘徊。

门前薤歌发,去去从此诀。

阿爷扶老亲,不敢随汝绋。

恸哭止巷口,随绋惟季父。

遥出慕华馆,西邑归时路。

行行至新院,素舆偶暂住。

季父心忽惊,驻马久环顾。

记昔自西归,汝时告饥甚。

此地停轿子,命进糇浆饮。

驻柩又此地,山形宛如昨。

得非汝有知,踟蹰念畴昔。

素舆非轿子,糇浆那复进。

黄壤忍埋汝,千岁无归觐。

阿爷犹望归,忽忽日夕疑。

昼容为亲和,夜泪为儿滋。

亲戚或觉之,宽辞慰谕之。

莫呼儿为儿,儿今非汝儿。

阿爷对亲戚,君何为此言。

豚犬长侍侧,百年何足论。

九年为父子,胜他人百年。

今生长已矣,来生结后缘。

来生复来生,世世为父子。

在山为乔梓,我乔儿为梓。

在水为蚌珠,我蚌儿为珠。

来生固为好,今生何为乎。

昏夕定老亲,寂寞归私枕。

甲夜不见儿,乙夜不能寝。

乙夜不见儿,丙夜梦不成。

斗欹始梦儿,音容宛平生。

或卧在床褥,或坐对书帙。

或枕我一腕,或抚我双膝。

或如平安日,课汝诵且读。

或如疾病时,劝汝汤丸药。

觉来急抚汝,汝不在吾侧。

拓窗天漠漠,魂魄何以求。

梦时太瀄汨,未得叙绸缪。

恨不寄一语,归诘冥府幽。

吾家禄薄不,阿爷恶积不。

抑亦失保啬,病祟长路不。

此亦阿爷罪,谁怨复谁尤。

方汝初死时,仓卒殊恍惚。

如悲如不悲,五脏如俱失。

因之岁月久,心定悲益切。

孰云忘悲术,岁月为良药。

遌目皆成思,强排亦无益。

花开思阿儿,叶落思阿儿。

草绿思阿儿,鸟鸣思阿儿。

月明亦汝思,雨铃亦汝思。

风雪与阴晴,何时思不触。

离离石榴下,宛宛旧行迹。

依俙吾昌锡,折花倚树边。

髣髴吾昌锡,摘实献爷前。

况复子与侄,列坐如夙昔。

环顾第四座,座空无所觌。

呼汝兄弟名,错呼时呼汝。

应声泪如泉,满座惨不语。

书社有白日,疾驰无停行。

社中读书儿,队队皆长成。

幼稚成童子,童子成冠者。

冠者有室家,各各媚膝下。

汝独何为者,长寐广莫野。

哺乌中夜鸣,阿爷起彷徨。

游魂若不昧,闻此泪滂滂。

注释

1. 出处:药漫稿卷之三

猜您喜欢

  • 1.《六亲五法汉朝·刘向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
  • 2.《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宋朝·张守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长须遣大轴,光彩照窗几。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箸匕。风雅间何阔,稍复...
  • 3.《三山阁宋朝·许敦仁蓬莱方丈与瀛洲,东引长江欲尽头。几处坛场浑得道,万家楼阁半封侯。名□荔子尝三熟,负郭潮田插两收。七百年来遗谶事,钓台沙合瑞烟浮。
  • 4.《钟山悟真庵西竹林间苍崖千尺岁久折裂余与敦素行山中至此未尝不徘徊庵僧为开轩向之尽收其形胜名曰两翁作此宋朝·释德洪水边脩竹才堪数,竹外苍崖已半颓。我辈自追方外乐,轩窗谁为此间开。待邀山月三人共,要听松风万壑哀。坐久篆畦香绕遍,碧消烟缕雪残灰。
  • 5.《访杨维立进士留赠明朝·宋恢虚斋坐岑寂,幽怀旷难任。美人久不谐,纡郁伤我心。出门爱春熙,灌木鸣珍禽。轻舟溯长川,弭棹枫江浔。高扉俯流水,山树荫成阴。山堂惬良晤,载聆金玉音。韦布分樗散,幸兹...
朝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