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峰歌

朝代:清朝|作者:吴德功|

火燄山高冲牛斗,中列奇峰九十九。

丹崖赤嶂错落排,几疑巨灵细分剖。

势如众笏参碧天,天梯石栈接云烟。

东升晓日穿山出,槎枒木梳空际悬。

一峰未尽一峰起,山光赫赫难迫视。

巉岩森罗锦屏开,屴崱高撑玉笋峙。

树木高下蔚参差,点缀峰容景争奇。

松柏樟楠挺幽耸,继长增高势弥危。

嶙峋怪石悬崖立,伛偻磬折向人揖。

夕阳返照光四射,俯压培塿何岌岌。

噫嘻宇内多名山,海外得此真奇观。

声教何时化蛮触,披襟猿引绝顶攀。。

注释

1. 出处:收于《瑞桃斋稿》;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2. 作者注:「台中火燄。」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猜您喜欢

  • 1.《登夏州城楼唐朝·罗隐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 2.《六州歌头·东风著意宋朝·韩元吉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娥眉凝笑,脸薄拂燕脂...
  • 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因字元朝·吕安坦人生苦易别,良会怅无因。况复牵尘事,悒悒不少伸。今日是何日,凉飙度苍旻。薄言攻我车,纵步西城闉。行行抵龙渊,萧寺谁与邻。波光荡秋色,修篁净无尘。睹兹风景殊,不乐...
  • 4.《宿准提阁寄陈元孝明朝·何巩道深秋高阁静中登,一榻山光宿上层。别梦暗迷红叶寺,病身閒对白头僧。流萤入而能生火,冻瀑临风不化冰。莫怨离忧隔江水,此时吟尽佛前灯。
  • 5.《题苏武墓明朝·李贤苏卿一去鬓成霜,赢得残躯入汉乡。旄落共怜坚使节,雪深犹忆牧羝羊。荒坟草掩斜阳里,短碣苔封古道傍。顾我远因王事过,匆匆不及奠椒浆。
吴德功(1850~1924),字汝能,号立轩。世居彰化,受业于从叔吴子超及柯承晖、陈肇兴、蔡醒甫诸先生,同治十三年(1874)中秀才。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省设通志局,受聘主修《彰化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原已完成彰化县采访册,因乙未割台,遂佚失。日军入台北城之初,吴德功曾应台中知府孙传衮之邀,计议防范事宜,并筹设「联甲局」,募练勇、捕盗贼,对彰化社会秩序的维持,贡献颇大。日本领台后,执政者曾多方敦请吴氏出仕,委以职务。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吴氏接受日人的邀聘。明治三十年(1897)担任参事、明治三十一年(1898)担任台中师范学校教职、明治三十三年(1900)应台湾总督之邀参加「扬文会」,明治三十五年(1902)获颁绅章。《台湾士绅录》评之曰:「忠诚悃笃,急公好义,邑中大小事件,人无不就谋,谋而莫不通」。毕生重视社会福利,彰化育婴堂、忠义祠、节孝祠之筹建,皆由吴氏主其事。  生平著有:《戴施两案纪略》、《让台记》、《瑞桃斋诗话》、《瑞桃斋诗稿》、《瑞桃斋文稿》等。其中,后三部与文学相关。读其诗,将有助于晚清至日治中期台湾中部士绅在政权转移后的心路历程及现实处境之了解。以下以大正十年(1921)吴德功捐给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的《瑞桃斋诗稿》手钞本为底本,进行编校。(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