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次邱仙根工部粤台秋唱原韵·其六

朝代:清朝|作者:吕敦礼|

矍铄何人老据鞍,抟风一击落霜翰。

只知纸上谈兵易,那觉军前却敌难。

恨海尾闾波未泄,穷边瓯脱地非宽。

廉颇李牧何时出,朔漠秋高杀气寒。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此收于吕敦礼《厚庵遗草》,又载林资修《栎社第一集。厚庵诗草》、陈汉光《台湾诗录》、王建《台中诗乘》。

猜您喜欢

  • 1.《夭桃诗唐朝·不详铅华久御向人间,欲舍铅华更惨颜。纵有青丘吟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 2.《病后口占宋朝·冯氏妇城南池馆夹通津,野色林光物态真。满目烟霞蓬岛远,一溪花木武陵春。
  • 3.《读扬子宋朝·慕容彦逢子云不偶时,晏如在空屋。席有玄虚文,门无权倖牍。法言讥异户,解嘲惧赤族。忿悱赋长杨,羞愧登天禄。立俗思徇道,制行依圣读。身死名不朽,馨香蔼兰菊。
  • 4.《者剌古元朝·杨景辉拣山林深处居。盖草舍茅庐。引岩泉入圃渠。浇野菜山蔬。穷生涯自足。远是非荣辱。凿石栽松锄云种竹。无所拘。乐自如。
  • 5.《停委清朝·牛焘百年身世半蹉跎,万事无心逐逝波。壮不如人今老矣,天之生我谓辰何。监州有蟹成虚愿,弹铗无鱼且漫歌。只自商量归去好,一番春梦笑东坡。
吕敦礼(1871~1908),字鲤庭,号厚庵,清台湾县三角仔庄(今台中县神冈乡)人。其父吕赓虞(汝玉)、叔父汝修、汝成,同为广东寓台举人吴子光学生,吴氏誉之为「东三凤」。吕敦礼雅好诗书,与栎社创始人峰林痴仙为总角之交,时相过从。1895年日本领台时,曾避居福建,不久即返台定居。明治卅二年(1899),林痴仙自中国返台,与吕敦礼等旧友往来唱酬更为频繁,明治卅九年(1906)栎社正式组织化,吕氏为九名创社发起人之一。可惜两年后,即以三十八岁之英年辞世。〖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吕敦礼生平诗作所存无多,去世后由林痴仙、陈槐庭等栎社诗友蒐集其生前遗作,编为《厚庵遗草》一册,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由傅锡祺任职的台中「台湾新闻社」印刷发行。后由龙文出版社影印收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以下即以此为底本,并参考《阁唱和集》、《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栎社第一集。厚庵诗草》、《台湾诗钞》、《台湾诗录》、《台海诗珠》增补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