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飨老典·(此诗收于赖子清《台湾诗醇》。)

朝代:清朝|作者:李望洋|

召伯循行属我公,优优布政到台中。

依然飨老施恩典,又设华筵醉老翁。

黄发共沾新雨露,白头如坐旧春风。

将军节钺遥临处,夹道欢呼万岁同。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赖子清《台湾醇》。

2. 此诗收于赖子清《台湾诗醇》。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春日独酌二首唐朝·李白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
  • 2.《泰山吟晋朝·谢道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 3.《借漫兴一十五首·其十四元朝·陈镒买得渔家一尺鱼,床头酒熟不须沽。三杯饮罢斜阳里,行看青山信杖扶。
  • 4.《秋日过清泉明朝·朱期至古寺齐梁旧,河沙绕至今。高松归暝鹤,荒砌啄寒禽。欲证无生理,空谈不住心。老僧闲卧稳,吾亦拟投簪。
  • 5.《韩孟郁李宾廷见过时予将解馆还山·其一明朝·李孙宸懒性疏逢世,襟期但汝论。壮心频说剑,凉夜且开尊。落木城头急,鸣虫竹下喧。所怜明发别,添烛续清言。
李望洋(1829~1901)字子观,号静斋,清噶玛兰厅头围堡(今宜兰头城镇)人。幼从祖母郑氏读书,因家道中落而几乎废学。十六岁负笈堂叔家就傅读书,先后师事朱品三与俞昭文,二十岁起设馆训蒙为生。咸丰四年(1854)中秀才,九年(1859)中举人,与杨士芳、李镜如、黄佩卿、陈抟九等请将噶玛兰厅与淡水厅分学,并与杨士芳倡修仰书院及五夫子祠。同治十年(1871)以大挑一等签分甘肃试用知县(十一年六到任),历任渭源、河州、狄道州,颇有政声。获左宗棠赏识而不次拔擢,官至知州。光绪十年(1884)闻法军佔领基隆,乞假归兰阳。游宦十三年后有感于宦浮沉,人心叵测,因此报请开去河州知州实缺,在故乡协助办理善后劝捐、清赋与团练事宜,主讲仰山书院。李氏素与鸾堂关系密切,据闻甘肃任内即有「飞鸾问政」之事,回宜兰后不但倡建「新民堂」,且充当鸾生。这种由士人高度参与鸾堂活动的现象,乃台湾颇为独特的宗教现象〖编者按:参见王见川〈李望洋与新民堂--监论宜兰早期的鸾堂〉,《宜兰文献》十五期。〗。日本治台初期,李氏获聘为宜兰支厅参事,授绅章,且为宜兰参加「扬文会」的代表。  李望洋著《西行吟草》两卷,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由其二子登第、登科与女婿张镜光校订发行,目前流传的版本乃龙文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二辑(以下简称《汇刊》本),并参考陈汉光《台湾诗录》(以下简称《诗录》)、连横《台湾诗乘》(以下简称《诗乘》)、《台湾省通志》(以下简称《通志》)、《宜兰县志》(以下简称《县志》)等文献进行编校。(黄宪作撰)